褚时健去世,享年91岁:活着是为了什么?(附视频)
2019-03-07  语慧商学院

来自 | 创业邦、《褚时健传》、中青报褚时健访谈、及其演讲


2018年1月24日,褚时健刚过完90岁的生日。他累了,想退休了。


前不久,王石造访哀牢山。席间他悠悠开口,“现在(我)90了,很多时候心有余力不足,这也是自然现象。但我这一生,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社会,也对得起我家庭几代人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
一直以来,覆盖在褚时健身上的标签有很多,传奇、糖王、烟王、爆款之王、阶下囚、哀牢山、褚橙、75岁再创业……


他是曾经的丧父少年,晚年丧女的失意老人;是曾经的中共地下党员,在最好的年龄打入右派,辛苦为国企拼命17年后沦为阶下囚。


但是,他也是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五烟草企业“红塔山”的管理者,75岁再创业的勇敢企业家,褚橙商业神话的缔造者。


也许会有人说,时势造英雄。但英雄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。


不管你是处于创业迷茫期的企业管理者、还是正为人生目标焦虑的年轻人,在褚时健的身上,都能学到很多。



以下为《褚时健传》节选内容:



现在社会上太多人都想找条直路走。尤其年轻人,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,就想搞出名堂,实际不是这样。人生很多事,都不是一条直线。


我也曾经是年轻人,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,社会变动很大,很多希望都破灭了。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,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。


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,失望很多;当看不到希望之后,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。时代不同了,年轻人期望值很高。


我年轻时,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,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,都非常羡慕。当时我们都觉得:“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,这一生就得了!”




1

年轻人急不得,要20年见成功



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、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,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:把事情想得很简单。


有一次,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,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,一件事都没成功。他是性子急了,目标定得很高,想“今年一步、明年一步,步步登高”。


我对他说:你才整了六七年,我种果树10多年了,你急什么?


我开始也急,也想马上成林、马上有利润,种了两年树,还是满山红土,橙子销售到了2007年还不好。但是我历经几十年,在进入七八十岁时,就有点耐心了。


现实教育我们,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,肥料、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,所以急不得。


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,人生历程还很长,要20年见成功。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。


困难多,搞好一点,信心就大一点,只有这样走,一步一步来。比如橙子,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,上万吨就能赚多了。你想心急,就做不成。


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,一下发了大财,比如搞房地产。还有人靠亲戚、靠父母,现在财富很大,我也认识。


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
即使是靠机遇、靠父母,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。


这几年,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:“为啥事总做不成?”我说你们想简单了,总想找现成、找运气、靠大树,没有那么简单的事。我90岁了,还在摸爬滚打。



2

脑子要活,基础要牢,挣钱要实在



国家要转型,始终要靠人来破解难题。


年轻人两下整不成,就想散场算了?

这不行。要坚持下去,莫怕苦,多动脑筋。


脑子不活也不行。我老伴就说我,如果搁一块地在我面前,它为啥比两边的地产量好?


别人不关心,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。人不去试,方法不会出来,一点点摸索才出来。


机会始终是有的,你不注意,它就过去了。种橙子的人不少,但今天可以说,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。


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,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,但我看来,基础没打好,后头要吃亏。


像今年我们碰到的难关,十几年没遇过。连续高温一个多月,果子都被晒掉了。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,面对高温,果园有水维持。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,损失就大。


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,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。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。


人在年轻时,要先学会吃苦,要实实在在挣钱,才能拿得住。就像搞农业,如果你质量搞不好,经过一个周期,10元资产就变8元了。



3

规律搞清楚了,办法就出来了



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,因为我认真,负责任,心里有谱气。同样是烤酒,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。


春节过后天气暖和,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,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?


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,发酵期间要有37~38摄氏度的温度。苞谷蒸熟以后,把酒曲撒进苞谷,放进发酵箱里。


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,一次升温,出的酒就一定多。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。刚开始烤酒时,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,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。


我问他们为什么,他们只回答我说“怕冷风”。


我就想:哎哟你还不告诉我,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?


关门我肯定学会了,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,我不扔它们,用烂铁锅装了,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,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,发酵就有了保证。


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,第一、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%。


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,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,会总结,找到规律。


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,规律搞清楚了,办法就出来了。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,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。


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,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:你们不要傻做,要学会掌握技术,不要以为搞农业只要流点汗水就可以了,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。


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,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?


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,在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,但它什么也评不到,为什么?它不进步嘛!人家求进步的,评大将评上将,你不进步就是不行,对不对?


做事情找规律,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,莫糊涂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,经验都在肚子里,动手做就可以了。


其实不是这样,我会拿个小本子,记一记,苞谷用了多少,燃料费花了多少,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,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。卖完酒后,算一算,盈余了多少,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。


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,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。


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,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,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。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,敲敲酒缸就知道度数有多高,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。


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,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,其实就是认不认真,会不会做成本核算。


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,认真很重要,成本核算很重要。


腾讯新闻《财约你》专访褚时健,视频截图



4

多学习、多做事,心里才有底气



我这个人,愿意多做事,不愿意多说话。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,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。


回想这么多年来,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: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。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,从那时起,我就没有闲下来过,更没有混过日子。


几十年来,我扛过枪打过仗,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,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;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,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。


不管在什么阶段,在什么年龄,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,一个人不虚度时光,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,人生才有价值。


我这个人,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。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。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,而且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,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。


学习多、了解多、实践多,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。


无论以前在玉溪卷烟厂还是今天种橙,我取得的一些成绩,总有人说“学不会”。


其实,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,并且有认真、精益求精的态度,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会。


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,我所做的,都是尊重规律,恪守本分。


曾经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,我的人生的确也起起落落。


不过,活到今天,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,都是财富。没有那些得到,没有那些打击,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。


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,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。

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,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。


岁月流逝,不知不觉我也是年近90岁的老人。命运待我很宽厚,让我在经历过这个国家和民族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之后,还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。


今天的年青一代比我们要幸运很多,我们这一代人,人生中有很多妥协的地方,但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。


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,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,会说上一句:“褚时健这个人,还是做了一些事。”


2018年11月,腾讯新闻《财约你》专访褚时健,

也是他最后的影像记录。


阅读 8436 次  561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