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的告诫
2020-01-12  语慧商学院

一、做事要认真、看事要淡然

《小窗幽记》:必出世者,方能入世,不则世缘易坠;必入世者,方能出世,不则空趣难持。

释义:一定要有出世的襟怀,才能做入世的事情,否则在尘世中易受种种诱惑而迷惘;一定要深入世间才能真正地出世,否则就不能长久地保持超然淡泊之心。

“世”,并非仅指这个世界。因为人即使离开这个地球,到太空或别的星球上去,仍然会有精神的痛苦和烦恼,所以“世”实指人的一切所见、一切所想,也就是说宇宙中一切色相和见闻觉知的存在。

“出世”,是指人的精神超脱世间的痛苦和烦恼。“入世”,是指人的精神在于世间的痛苦和烦恼。“出世”,并不意味着圆寂升天、出家当和尚、当尼姑,不涉足于世间的俗务。“入世”,也不等于沉迷于红尘世界,被七情六欲所牵,被物所转。

入世是儒家的思想,出世是道家的境界。佛家则认为,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皆可成佛,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。可以说,出世在渡己,入世在渡人。出世与入世,是个久远的话题与社会现象。在以后的人类社会中,这种现象估计也不会消失。

朱光潜先生说过:“以出世的态度做人,以入世的态度做事。”

我信服这句话,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语言,说出了人生极复杂的道理。人生一世,如草生一秋,是匆匆忙忙的短暂。所有的人,上自帝王显贵,下至黎民苍生,都是这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,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饨,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。

有了这样的洞察,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,获得某种顿悟。参透一切苦厄,把身外之物看淡,豁达、潇洒,了无牵挂,无忧而有喜。尊重生命、尊重客观规律、既要全力以赴,又要顺其自然,以平和的心态对人,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。

站得高一点,看得远一点,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。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,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,就会事半功倍。


二、既相信自己,又顺应自然

《小窗幽记》:达士尽其在我,至诚贵于自然。

释义:通达的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,但又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仅仅具有自信并不能代表成功,成功在很多时候,需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,敬畏自然,顺应自然,因为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

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对孔子说:“老师,请问死是怎么一回事?”

孔子对这个老是喜欢提古怪问题的弟子早就有些不耐烦,他把脸一沉,说:“生的道理我还没弄明白,怎么懂得什么是死呢?”把子路呛得一鼻子灰,把头一缩,再也不敢开口了。

儒家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社会与人生上,他们对死亡谈不上什么高明的见解,可能也是事实,孔子自称不懂得死是怎么回事也许不是客气话。

高山和深谷都会有所变化,何况是有着肉体的人呢?

有些人一发现自己的脸上有了皱纹,或者是头上有了几根白头发,就发愁不已,这就是不懂得自然的道理。

对于生老病死要能听其自然,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潇洒自在的人生。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生命。热爱自己、珍惜生命并没有错。

《伊索寓言》中有一个故事——

有一个老人上山砍柴,把柴扛在肩上走了很远的路,他又累又渴,不得不把柴放在路边,好歇一会儿,此时他顺口说了一句:“唉!还不如死了的好。”死神听了这话,连忙跑来问他说:“你需不需要我的帮忙呀!”老人并没有要求死神把他带走,反而说:“请你把那捆柴放到我的肩上!”

寓言中的这位老人心态上的变化,很有意思,也颇见人生的道理。

既充满自信,又顺应然,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人生。




阅读 1606 次  363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