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应该善用微信
2019-12-05  语慧商学院

自从有了微信,我们与公司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,有种难以分离的感觉。不论上班还是下班,有了微信就有了加班的平台,微信已然成为了移动办公的“最佳工具”。

微信对员工的影响有多深?

去年春节假期时,公司的一位销售员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自己的假期生活,有去亲朋好友家做客的信息,也有和好友三两聚会的照片,评论下方一片点赞表羡慕。

开春回公司上班时,老板亲自找到了她,问她为何当月业绩下降一半,是否是因为在春节期间放松了思想,不思进取?

这位销售员的脸一下子就红了,原来老板在监视着她的朋友圈。她也忘记自己的微信号早已沦为了销售号,里面98%都是客户和同事,而朋友所剩无几。

因为春节的放松带来的业绩下降,公司降低了她的广告投放金额,随后的两个月,她只能靠挖掘原有的客户资源做业绩。


从那以后,她再也不敢随便发与生活有关的朋友圈,除了公司和产品,手机里也慢慢没有了个人的自拍……

那年她23岁,微信有4980个好友,但亲人和朋友仅有21个。有些同学早已拉黑了她,她还傻笑着说“同学是因为嫉妒我赚钱比她们多”。

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,但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!不知道当她与同学聚会时,会不会因为同学的疏远而感到孤单。也不知道在人生的转折口时,她会不会突然想起某个朋友,无奈却只能摇摇头感叹一声“我们不熟”呢?

朋友圈让员工变得更加真实还是虚伪?

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,员工是乐意在朋友圈里晒自己、晒福利、晒公司的各种活动的。可是晒着晒着,就变成了吐槽和抱怨。再后来,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一面时,我们慢慢变得既真实又虚伪起来。

在领导和同事可见的地方,处处都是正能量和打鸡血的口号。而他们不可见的另一面,除了抱怨,还有不愿被知道的生活琐事。

曾有一位领导对我说:“判断一名面试者是否可被录用,先看看他的朋友圈就好”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原来朋友圈已经成为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新渠道,所谓的圈子看格局也不无道理。


凡事具有两面性,当管理者想通过用朋友圈来判定一名员工是否可用时,说明了这家公司的员工的表现一定是不真实的。因为领导在意的,就是员工想掩饰的。

当员工都在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领导的心意时,就会有人利用这个心理,制造积极努力的假象博取领导的注意,而那些真正努力又不善于言辞的员工,很可能会因此被不公平的对待。慢慢地,这个公司员工的朋友圈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风格,或者有人开始不再发布朋友圈……

若想看到员工的真实,就要接受得了员工的虚伪!当管理者远离朋友圈时,也许公正的评估才算真正开始。

微信看似降低了沟通成本,实则增加了办公损耗!

好友说现在上班有两个恐惧:一是被微信群点名支配任务的恐惧。二是领导直接打来语音通话沟通信息的恐惧。比这两个更恐怖的事,是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在周末。

微信给公司减少了会议,减少了电话费,还减少了纸张的浪费。看似降低了沟通成本,实则存在着巨大的隐性浪费!


1、信息传递损耗

相比一场会议,一堆文字指令要来得简单得多,因为会议是最考验管理者应变能力、统筹能力、用人能力、专业能力的体现。有两种领导,一种是通过会议上传下达的领导,另一种是通过会议指挥作战的领导。无能的领导更喜欢不费脑力,做个传声筒。

在微信群里发个消息比开个会议要快,所以无能的管理者宁愿花10分钟时间编辑一堆的信息,也不愿当面召开会议。可实际上,员工只是表明看到了而已,能否理解就不得而知了。

会议能够解决的事有时是微信通知所不能解决的,指令只是单方面的输出,执行者的效果不可被保障。所以,你会发现,用微信下达的通知,它的执行效果是最没保障的。

2、工作效能浪费

领导在群里发一句话,群员齐齐回复“收到”,看似简洁明了的沟通背后,有多少个小群体在另外的微信群里发表着各自的想法?

每一个公司工作群的背后一定会有另一个员工吐槽群,与其说是微信提升了工作效能,不如说是给员工创造组团抱怨的平台。一条领导发布的信息就可以让员工在私人群里吐槽上一天,那些在电脑前认真工作的员工,很可能是在背地里谈论着公司的是是非非……

看似微信让公司赚到了员工的私人时间,实际是降低了工作的效能。

微信作为媒介的载体,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微信更加接近员工,但难以用微信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。过度的要求和频繁的线上互动只会抹杀了员工的创造性,造成不必要的误解。而过于依赖微信传递信息的管理者们,微信就变成了掩盖其无能的最好工具。


阅读 1324 次  337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