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说的意义
2019-11-15  语慧商学院

一个人讲话是为了把别人带入你的世界,还是走入他的内心

    一个智慧的人讲话是带着自己的世界,走入别人的内心。你要做的是进入听众的内心世界,看听众缺什么点我就给他分享什么点。

    《芈月传》有一幕,孙俪饰演的太后,在旧族军队士兵造反的情况下,用了激情的演讲,霸气地收服了人心,化解了危机。所以真正智慧的人,永远是在危机突发时候,懂得说怎样的话来掌控局面。正因为正常事件的处理,谁都会做,化解危机的讲话才能显现语言的力量。



记忆就是:想像+感受。演讲如何强化听众的感受?

    感受来源于碰撞,听众能感受到的都是你的讲话与他们原有的意念、心智发生的碰撞。比如当海浪与岩石发生碰撞会产生浪花。闪电的产生是带着负电荷的云层与带着正电荷的地面物相互吸引,发生剧烈的碰撞产生的脉冲放电现象。一个看人见外界的景物或美女、香车,与心念发生碰撞就产生了心动。

一个人小成功靠学习,大成功靠他个人的悟性而超级成功需要不断地碰撞,找到属于自己唯一的路。

    每个人当下的感受都是原有的思维、观念、形象与外界发生了各种碰撞。所谓勇敢就是愿意去与新的事物产生碰撞。敢比会重要,就是只有碰撞才能学会,学会才能释放能量。

方太的成功就是茅理翔坚决在家族企业中淡化家族制,与家族最大“势力”——茅理翔的母亲碰撞的结果。茅理翔的母亲曾经让茅理翔安排他的四弟到方太任部长,茅理翔坚决不同意。母亲哭骂他是不孝子孙,富贵了忘了亲兄弟,母亲为此说,你要我给你下跪吗?茅理翔说:“你要跪,我先给您下跪,你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,我就永远不起来。”于是他跪在母亲面前,任由母亲数落。这一跪,彻底跪出了茅氏家族企业成功的传承与转型。即使对待为方太立下汗马功劳的妻子,他也支持儿子茅忠群的意见,让妻子出局完成彻底转型,为此又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碰撞。

演说中的碰撞就是你的语言与听众原有的心智模式发生激荡,对他原有的思维产生极大的冲击。让听众的记忆深刻的就是他的感受。

    比如你说:“借给别人钱,就是你的投资,投资就有风险。”当你选择借钱给别人,其实就意味着你投资了别人的信用,如果别人不还,你就不要有任何的埋怨,因为这是你的选择。你抱怨,反而显现了自己的愚蠢,没有智慧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:“人生没有被迫,都是我们的选择,当下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这里关于借钱的理念是否与听众原有的观念产生了碰撞?

    如:“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梦想实现了。”这里的潜台词实际上是,你的梦想可能太小了,当你实现了你的梦想,人生就失去了动能,此生的成就已经受限。

    如:“成大业者必须目中无人。”目中无人不是一种骄傲的情绪吗?不是我们成功的障碍吗?这里的潜台词就是,成大业者必须杀伐果断,都是“杀人如麻”的人,不能有恻隐之心,不能被“人”所左右,不后悔不犹豫,事实上任何人的离去都不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。

    如:“努力一定会成功”和“努力不一定会成功”哪句话更有道理?站在不同的时空角,哪句话都有道理。有道理没道理不是关键,面对此时此刻的的听众,哪句话对他们更有用,才是这句话的价值。

    如:人生就是对度的把握。学会一件事情,需要我们投入,甚至痴迷,但过于痴迷,又走不出去。比如当过于痴迷游戏,与机器对话成了高手,但面对真实的人,已经不会交流



既要投入到一项事业中,又要抬头讲话、抬头看路,这就是度。

    如:我们想把谁变成自己的关系,就要把自己往低处说,放低身段;如果我们想睡一个好觉,那就要让自己的实力大于名气。总想着自己一朝名声大振,不如让自己踏踏实实地暗中成就。

这些理念与听众的理念就发生了碰撞,于是听众就有不同的感受。

    我们与听众发生的碰撞,不是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正确,而是在碰撞中找到真理,没有人会一贯正确,我们最终的言论,都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。讲话不在对与错,而在于与听众发生碰撞产生出火花。

“批评一个人的缺点你就是小人,批评人类的缺点你就是哲学。”

    一个人要学一点哲学,因为哲学是智慧的王冠。那么哲学思想到底是用于生活,还是用来启迪智慧的?学者只在输入知识,而智者在于用哲学思想给人启迪。学者让听众知道,智者让听众醒来;学者让听众停止,智者让听众前行;学者让你选择,智者给你方向。

    这里直接破译了讲话的核心命脉,卓越的演讲者不在于所讲的话对听众有多少帮助,也不在于讲话的逻辑和严谨性,更不是多少人愿意去实践去产生行动,而是你的讲话在与听众的碰撞中,激荡了听众的内心,启迪了他的心智,打开了他灵性空间的智慧之门,使他的灵魂得以升华。一个鲜活的灵魂会让他得到真正的幸福。



由此得出学习真正的意义,是让自己获得思想,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,让自己能进入深深的思考,给自己一个人生的方向,最终获得生命的觉悟。

    演讲者的出现就是要普度众生,就是要让他人的心里生长出智慧。如有人问你到某地旅游是什么样的感觉?你不是告诉他你自己完整的体验,不是让他带着比较上路,而是要他自己最终去体验。所以当有人问你事情的答案时,最好的方式不是告诉他结论,而是让他自己进入,自己体验,自己寻找答案。

同样一个智慧的老板,也不是教会员工什么,而是能唤醒他的自主性,激活他内在的欲望,影响人,帮助人,成就人。

    不是要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,而是要告诉他如何正确的前行。


阅读 1744 次  319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