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传统节日——七夕
2019-08-07  语慧商学院

七夕节又称乞巧节,发源于中国,2006年5月20日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众所周知,七夕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——每年每逢七月初七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。但是!最初,七夕并不是情人节,而是女孩子的乞巧节,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。据悉,这个节日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举行的,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自己的刺绣、针线等绝活,以显巧慧。

再后来这个节日流散到民间,被加入了诸如爱情、家庭美满等愿望,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、写文章的内涵;


因此七夕这一天流传下来许多的习俗。


1、穿针乞巧


七夕之夜,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(或五孔针、七孔针)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,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“得巧”。 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。


2、喜蛛应巧


所谓“喜蛛应巧”,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(以香瓜、黄金瓜、巧果、花生、红枣等为主)放在果盆上,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。

“穿针乞巧”以后,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“喜蛛”在结网,谁先发现,谁就大吉大利。


3、投针验巧


“投针验巧”就是提前一晚取“鸳鸯水”(白天和夜晚取得水混合或者河水和井水混合)倒在盆里,水在盆里露天一夜加七夕白天晒一天,水面就会依稀生成薄膜状物质。这时候拿缝衣针轻轻放在水面,针浮在膜状物质上,观察针在盆底的倒影。针影如果是笔直的一条,即是“乞巧”失败,如果针影形成各种形状,或弯曲,或一头粗,一头细,或是其他图形,便是“得巧”。

在七夕这一天女人们除了乞巧,还有乞子、乞寿、乞美和乞爱情……


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,表达的是男女之间不离不弃、白头偕老”的情感,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。所以这个浪漫的节日不仅仅是谈情说爱的一天,它的背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。


图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


阅读 1215 次  100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