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佛走访11家公司5万人:一个人变成有毒员工的三个迹象
2018-10-12  语慧商学院

近来在网上看文章,知道了一个词“有毒员工”。


文章里说:哈佛商学院曾做过一个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。走访了11家公司超过5万名,业绩差、评价低,甚至处在公司清退边缘的员工之后,研究发现,这些人通常具备四种特征:


· 持利己主义,不关心他人;

· 过度自信,对自身没有准确认知;

· 坚持一切遵守规矩,不懂变通;

· 通常只与业绩较差的员工在一起,拉帮结派。


他们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:“有毒员工”。研究表明,这类员工往往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。


我对照着想了想这些年遇见的职场人,事例还真不少。


他们的存在,毒害和损伤的,不仅是公司,还有同僚和他们自己。


而比遭遇“有毒员工”更可怕的,是一个人可能正在中毒,却尚不自知。



1

停摆的指针:安于现状,害怕改变


“我真的有点想辞职了,这单位没什么前途。你们觉得呢?”


上周朋友聚会,在饭桌上,小玲征询大家意见,但其他人心照不宣继续吃饭喝酒,没人回应。


小玲28岁,从前年开始,听她说这话至少超过十次,她所有的不满,我们倒背如流。


老板任人唯亲、公私不分、脾气暴躁还抠门;


比我表现差的员工,拿的钱好像也没比我少多少;


公司乌烟瘴气,多数人的精力都消耗在内斗而不是工作上。


是嘛,既然这样,对老板不满、对酬劳分配不满、对环境也不满,那你离开就是了啊?


但三年了,她没有走,我预计下一个三年,她也大概率不会走。


刚开始我们还为她着急,帮她分析,但她留下的理由,总跟她宣泄的不满一样,速度飞快地出口:


老板是抠,胜在不乱裁人,工资发得也算及时;


我嘴笨,到哪里不是一样?会叫的孩子有奶吃,我去哪都是不会来事的;


这点钱也够我日常生活了,至少有个保底,外面还不知怎么样呢。


就这样,小玲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,得过且过,我们也听得习以为常。


不愿改变,表面上看,是小玲担心明天的情况比今天更糟;实则,是因为她从没付诸过任何实际准备,心里没底。


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,有一段关于监狱高墙的描述:


刚入狱的时候,你痛恨周围的高墙;慢慢地,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;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。


高墙,就是每个人内心安于现状、不肯改变的最大障碍。


心理学上有个词“花盆效应”,也是指甘守现状。在舒适的“花盆”里待久了,就会不思进取。


守着一成不变的“圆满”不敢打破,总用自我安慰来填补,你的世界就只会是眼前一隅。成长见识,自然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区域。


正如余华所说:


别自欺欺人,当生命走到尽头,只有时间不会撒谎。那些时刻保持警惕,从不停止个人努力的人,是永远不会被废掉的。


不愿放弃既得利益,害怕改变;不肯迈步努力,对未来患得患失,是一个人开始变成有毒员工的第一个迹象。



2

不落地的气球:被打上“不靠谱”印记


支付1.20元或开通VIP阅读全文
阅读 7160 次  225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