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好,中学就下降了?
2018-08-11  语慧商学院

教育界有句谚语:初一相差不大,初二两极分化,初三天上地下!


行业公认,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!


很多孩子在小学、甚至在初一都是“好学生”,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?



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?


“分化”造成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,期望能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帮助。 


■ 初二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


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,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。只要学习努力,听老师和家长的话,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。在小学时期,“语数双百”司空见惯,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。


然而,就在这“美好”的背后,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“初二分化”的种子。如: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、凭“小聪明”但学习习惯不好的、知识面很窄的等等。


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“智力分化”,但会造成“智力分化”。不是学生不聪明,而是视野太窄,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。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,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。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“浅层次思维”,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“深层次思维”。


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,就是思维方式由“形象思维”为主,变成了“抽象思维(逻辑思维)”为主。学生的“思维准备”在小学没能做好,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,当然会变得很吃力,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。


➤策略:小学时期,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都还很低下,弱化“形象思维”的培养是不可取的,过于强化“抽象思维”往往又不适宜。初一、初二,正当时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几点:


1、改善学习方式。肯动脑筋,善于思考,善于提出问题。提出问题,往往是成功的一半。


2、知识面要尽量宽阔。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、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“背景”。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,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。


3、关注学习成绩的“智力含量”。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,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。是靠死记硬背,还是明白了道理?是独立思考,还是仅仅模仿而已?是“形象思维”取胜,还是“抽象思维”的结果?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,思维参与的程度。



■ 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


对于初中学生来说,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。


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,在小学学得很轻松,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。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。他们错误地以为,取得好的成绩,原来如此简单,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。养成了做事马虎,不求胜解,怕吃苦等不良习气。


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。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。这时,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。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,心理发展不成熟,对自己的认识不足,困难面前,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采取自我安慰,自我放弃。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,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,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,怕吃点苦,怕受点累,就产生应付的心态,造成学习不扎实,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。


➤ 策略:如何培养孩子刻苦、勤奋的优良品格?


支付1.20元或开通VIP阅读全文
阅读 5771 次  123
更多>>
您对本文的评价:
您的评分

 注册会员学习更多内容 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