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的第一种态度:拒绝的态度。
这是指父母在感情上或态度上对孩子表现出拒绝倾向,例如,对子女缺乏爱,拒绝帮助,不尊重孩子的劳动。这种态度中有两种情况:一是不爱孩子,二是爱孩子,但方法不对,孩子感受不到。
消极的拒绝型:是指对子女所说的话不理、忽视、放任、不关心、不信任、感情不好,不一致感等态度的父母类型。
积极的拒绝型:是指对孩子有体罚,虐待,威吓、苛求、放弃养育的责任等态度的父母类型。
父母若持有拒绝的态度就容易使子女产生粗暴、攻击、反抗等不良行为,以及心身发展的迟滞、神经症倾向、一种或数种其他异常行为。
一位朋友,在合肥市少管所工作。昨天我们在一起还聊到了这个问题。她说现在他们关的孩子犯的错都比以前严重。我问她这些孩子为啥会犯错,她说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。我问她为啥这些孩子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暴力倾向,她说要么是家里有家庭暴力,孩子受影响。要么家长从小放任孩子,不管不问。我想,这种家长大分别就是消极拒绝型的家长和积极拒绝型的家长吧。
第二种态度:支配的态度。
这是指父母对孩子支配过头,把孩子当成父母的所有物,想用绝对的权力去监管子女。
支配型的家长可以分为严格型和期待型。
严格型:父母对子女虽然爱,但常以严厉、顽固、强迫的态度,或禁止、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。倘若父母持有这种态度就容易使子女对学业成绩、各种训练激起反抗,或只是表面上唯命是从,做得很好,其实则逃避现实,造成孩子采取两面派做法,对付家长。
期待型:父母把自己的没有实现的目标或希望,投射在子女身上,而忽视子女的天赋能力与性格取向,希望子女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、标准去做。即是一般所说的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。倘若父母持有这种态度,而子女的能力或取向,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容易使子女的意志消沉、冷淡、没有活力,生活上缺乏自制的能力,最后造成自卑感或不良适应。
期待型的父母,要注意,千万不能强加给孩子。
父母是农民,对孩子也挺好,也不权威,也不支配,但是总是以絮絮叨叨,说你看爸妈没本事上大学,生活现在这么困难,你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啊。结果孩子压力过大,内心自卑,最终在高中退学了之(说啥不上了)。
第三种态度:保护的态度。
这是指为孩子担心、不安、恐惧,经常用过分的保护孩子去解除这种焦虑情感。父母不能冷静地、合理地处理问题,常常感情用事,再加上不安和担心,那么就会表现为过分的保护。
保护态度的家长分为两种类型:干涉型和不安型。
干涉型:大致与期待型相同,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好,而细心地去照顾孩子,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。
不安型:对孩子的日常生活,学业,健 康,交友,前途等,具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,因而对孩子过分负责,给予过分的帮助和保护。
在这种类型父母管教态度下的子女,首先是心身发育迟缓,依赖性强,忍耐性差,总想推卸责任。另外,因受大人保护,不和同龄孩子接触,因而社会性的成熟也迟缓,易于畏首畏尾和孤僻。甚至对外界感到恐怖,对社会不适应,因而出现神经症倾向。
这个干涉型的案例中,最典型的就是魏永康。
他的“神迹”有: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,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,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,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,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,硕博连读。但像古时“伤仲永”一样,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。2003年7月,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,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,就被学校劝退了。
究其原因,就是他妈妈对他日常的生活干涉非常多。
除了学习,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,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,给儿子洗衣服、端饭、洗澡、洗脸,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,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,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。“只有专心读书,将来才会有出息。”
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,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,担心分散他的精力。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,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。
但是问题出现在上研究生之后。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,魏永康“失控”了。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:热了不知道脱衣服,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,穿着单衣、趿着拖鞋就往外跑;房间不打扫,屋子里臭烘烘的,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;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,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,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,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。2003年7月,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,就被学校劝退了。
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,那就是12岁考上科大少年班的张亚勤。张亚勤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,微软副总裁,现在是百度的总裁。他12岁考上科大少年班后开学到学校报到,他妈妈说,以后你要自己一个人去上大学了,你要学会跟比你大几岁,甚至十几岁的人打交道,所以这次报到,你一个人坐火车去。
然后张亚勤一个人带着红领巾,拎着包裹,挤火车,去合肥上大学。我们觉得这位妈妈也太狠了吧,其实他妈妈抹着眼泪,藏在隔壁的车厢,而且始终盯着他。所以,每位成功人士背后,应该都有至少一位教育方法独到的母亲或父亲吧。
所以,我们可以得到启发:学习只是一方面,孩子首先要成人,成才还是其次。对于孩子,该放手一定要放手,该经历的一定要经历,错过了孩子需要经历的时期,想补也没有机会了。所以,这里要夸一夸实验学校“自育自学”的理念,并且“自育”放在“自学”之前。纵然在放手的过程中,会有阵痛,但这个过程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。
第四种态度:服从的态度。
这是指对孩子的要求和意见,不管是什么都无条件接受,并以此感到满足的父母。这不只是爱得过分,而且以顺从地为孩子效力来弥补自己感情上的空虚。
这种父母大多有夫妻不和,与祖父母有矛盾,失去配偶等方面的不满情绪。
服从的态度分为盲从型和溺爱型。
盲从型:让孩子持有一切权利,父母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也要接受孩子的要求。例如,不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,送给孩子高价物品,给予超过孩子要求的帮助, 孩子一不高兴,就会什么都答应。
溺爱型:对子女的要求、主张、意见都是无条件的接受,对孩子过分喜爱,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的要求,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替他(她)辩护。
这种态度的双亲容易使子女的人格发展受阻,情绪发展有障碍,即使微小的要求未能满足或稍遇挫折就哭泣、叫喊或胡闹,缺乏自我控制力。此外,以自我为中心,与周围不协调,社会方面的能力幼稚,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,反复进行老一套游戏或行动,缺乏忍耐力,不负责任,经常期待他人的帮助。追求某些强烈刺激,受不了有规律的生活,性发育也早,而且缺乏性抑制力。
这样的孩子在青春期(初中高中阶段)容易暴露出很大的问题,崇尚拜金主义,崇尚物质享受,爱追求刺激,因此滋生各种不良行为,甚至走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道路。李天一,就是其中的“佼佼者”。
李双江54岁得子李天一,所以对李天一宠爱有加。结果在李天一15岁的时候,初尝恶果。2011年的一天晚上,15岁的李天一开着宝马车在小区门口跟另一对业主夫妇发生纠纷,李天一和同伴大打出手。并叫嚣:“谁敢打110?!”李双江后来出面道歉,并表示将严加管教。其实并没有什么严加管教,而是继续放任。2013年2月19日,海淀分局接到一女事主报警称,2月17日晚,其在海淀区一酒吧内与李天一等5人喝酒后,被带至湖北大厦一房间内轮奸。最终海淀法院对李天一等五人强奸一案进行公开宣判。李天一获刑十年。
李天一的屡次失足,应该与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有关系,过于溺爱或许是主要原因。
第五种态度:矛盾,不一致的态度。
这种态度指的是父母当中的某一方,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对孩子的教育和态度前后有矛盾,或者父母的态度不一致时,孩子就会陷入激烈的混乱中去。
这种态度分为矛盾型和不一致型。
矛盾型:对于子女的同一行为,有时斥责它,禁止它;但有时却宽恕它、勉励它。这种缺乏一惯性的态度称为矛盾态度。 对子女采取矛盾态度的父母,必有某种原因促使他(或她)缺乏感情的控制力或安全感。 还有些对子女抱有怨恨或反感的父母,也会由于罪疚感而产生矛盾的态度。
精神分析学派认为,这种伪装的爱,是会给孩子带来损害的。 在这种双亲养育之下的子女,日常行为一点没规律性,不得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。虽然有时受到优待,但不知什么时候又要被斥责,也不知道为什么受到斥责,所以,情绪极不稳定。长期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孩子,大多会引起神经症,不能适应日常生活。此外,从这种矛盾的父母那里学到的行为准则,特别易于出现反社会倾向。
不一致性:这是指父亲与母亲的管教态度不一致。例如,父亲严厉,而母亲放纵;父亲斥责子女时,母亲却来阻止;父亲做了某种决定,母亲出来反对。在这种分歧态度养育下的子女,就被两种权威,两种命令夹在中间,所以会造成精神上的极度不安。特别是父亲严厉而母亲过于保护时,孩子大多有激烈的反抗性,出现反社会的倾向。
此外,有的孩子想把攻击性隐藏起来,表面上很老实,畏首畏尾,但是一旦爆发,就立刻变得残忍冷酷。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孩子的父母,多数是这一类型的。 在一般的家庭,父亲是支配者,而母亲是服从者,但有少数家庭,母亲是家庭的权威者的,而父亲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。在这种情况下,子女中产生的问题,男孩会轻视父亲,怨恨母亲,或者男孩有女性倾向,而女孩会男性化,呈现巾帼气,不为男性所喜欢。但是随着成长,对父母和自己会持有激烈的嫌恶感,而且到青年期,异性关系也不美满,会出现同性恋。
以上所述是由父母的5类态度以及相应所形成的子女的问题行为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,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少具有典型的特征,而是2种或3种态度混合在一起。
我们结合一些孩子常见的表现,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:
1、孩子喜欢谴责别人,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(积极拒绝型)。
2、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,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(积极拒绝型)。
3、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,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(拒绝的态度)。
4、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,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。
5、如果您的孩子胆小、羞怯,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、辱骂(支配的态度)。
6、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,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把儿,翻老账。
7、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,是因为您专制,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(支配的态度,严格型)。
8、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,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,不能耐心鼓励。
9、如果您的孩子嫉妒、敏感、怕受伤,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。
10、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,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、认可和尊重(支配的态度,期待型)。
11、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,不努力,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(支配的态度,期待型)。
12、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,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,要什么给什么(服从的态度,溺爱型)。
13、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,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。
14、如果您的孩子退缩、逃避,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。
15、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,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(保护的态度)。
16、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,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,总是哀求孩子(服从的态度)。
17、如果您的孩子撒谎、骗人,是因为您不够宽容,喜欢惩罚孩子(拒绝的态度,积极的拒绝型)。
18、如果您的孩子冷漠,攻击他人,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。
19、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为,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(拒绝的态度,积极拒绝型)。
20、如果您的孩子意志不坚强,惧怕困难,是因为您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(保护的态度)。
如果孩子有不好的表现,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。所以,就算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也要讲究方法方式。